财新传媒
2014年01月23日 08:59

坚持生育自由,废除计划生育

坚持生育自由,废除计划生育

坚持生育自由,废除计划生育

——再答振华

 

李华芳

 

在读过振华的长文《重新思考群己权界:帕累托自由不可能性定理考辩》一文以及就计划生育政策的回应文章后,我看到振华在理论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上都有不小的偏差,所以就再写一文,供参考。

 

生育是一种权利吗?

当我们说生育是一种权利的时候,是说这个权利是天生的不可剥夺的,是指从生物学意义上的权利,并不受社会习俗和国家法律的影响的权利。这才是所...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22日 08:59

入城破藩篱——评陆铭《空间的力量》

入城破藩篱——评陆铭《空间的力量》

【提要】黄亚生和李华芳编的《真实的中国:中国模式与城市化的反思》,一个全方面理解中国城市的框架。周其仁《城乡中国》详解城市化的历史演变。陆铭《空间的力量》是在研究城市化问题中经济分析最出色的作品。http://lihuafang.baijia.baidu.com/article/2959  #翻书党 

 

入城破藩篱

——评《空间的力量》

李华芳

 

对中国来说,未来的发展要靠进一步城市化。与单纯的土地城市化不同,还需要人的城市化。我们在《真...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20日 08:59

“人口反弹”释疑

“人口反弹”释疑

 

 

目前正在逐步推行的“单独二胎”制度被认为是计划生育政策松动的一个标记。尽管离“全面二胎”或者完全废止生育数量,还有距离。但大部分支持这一政策调整的人认为,这样做符合渐进改革的思路,便于控制人口数量急剧反弹。那么亟待搞清楚的问题是:一旦全面放开生育,人口数量会不会反弹?如果反弹,规模多大,时间多长,地区分布如何?

 

全面放开生育的结果如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被广为讨论的因素是经...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17日 08:59

网络公开课该如何创新

网络公开课该如何创新

 

我之前在“大家”写过《换一种上大学的方式》,中间提到网络公开课的困境和出路。困境是坚持的用户少,而且上课的用户或都已经有了一个学位,网络公开课并没有实现扩展更多用户的设想,更不用提全面给贫困学生带去崭新的网络教育了。但随后我又说我还是乐观的,从承认学分和学历开始,把学校和学生的激励搞对,这样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这几天我想了想,觉得还是要补充一下自己想到的新东西。我之前已经拿到一个课程的证...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15日 08:59

流动的自由|中国梦18

流动的自由|中国梦18

 

1

行双向流将比目前的向限制更有助于有效调节特大城市的人口点引来了不少争我的两位上海朋友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略概述一下主要的争有两点一是外来者比城里人更能忍受劣的而且一步加了城市境的劣程度典型的例子就是民窟乱差淫嫖娼摸狗以及其他犯罪行是不容忽的存在那么应该让这帮人流出去是加强对贫民窟的治理

 

之二是...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13日 08:59

废除计划生育的理由

废除计划生育的理由

 

1政策是妥协的结果

我之前写过一篇《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发表在《财经》杂志2013年第28期上,那篇文章有一个简单的看法是不能用“利益”来应对“是非”问题。前者是功利主义的考量,后者是康德主义的律令。一件事不能因为它有好处或者有坏处,我就去做或者不做。我就是以此来评价计划生育政策的。所以我主张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废除,并不是基于这个政策到底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而是因为它是“错”的。

 

大部...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08日 10:04

先有大楼再说——谈谈邵逸夫的捐赠策略

先有大楼再说——谈谈邵逸夫的捐赠策略

先有大楼再说——谈谈邵逸夫的捐赠策略

李华芳

邵先生老底子是宁波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于镇海,少长于斯。在美国人开办的“上海青年会英文中学”接受教育后,全力投身电影事业。青年时期跟着兄长混上海滩,国共内战爆发后迁往南洋,辗转香港,最终接受家族事业,成就了一个“邵氏影业”。邵先生逝世,有大批文艺界人士怀念。

我对影视作品不熟,有印象的是小时候爷爷带去街头,听一出《珍珠塔》的故事。里面...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06日 08:59

换种方式上大学

换种方式上大学

网络公开课的困境与出路

李华芳


1困境之由


当斯坦福大学的Sebastian Thrun提供的人工智能的免费网络课程吸引了全世界超过16万名学生之后,Thrun教授认为可以把这个做成一项事业,所以他创立了Udacity公司,专门来推广网络公开课。Thrun教授希望看到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一场革命,为更多有志向学的学生提供优质免费的大学课程。尤其是给贫困生以希望,给那些原本没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课程。这一想法也吸引了大量的风险...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01日 08:59

城市的限度|中国梦17

城市的限度|中国梦17

 

相较于农村,城市有更多选择,并且更有可能协调相互冲突的选择。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之间有不同,到底是选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要“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表明决策层倾向于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城市发展战略不对头,所以要“严格控制”。

 

按这一想法是站不住脚的。“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主要基于两个假...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31日 08:59

一个翻书党人的2013年度小结

一个翻书党人的2013年度小结 一个翻书党人的2013年度小结 李华芳 
1城市化 关于翻书党的前因请参见 2012年度小结。如果去年的主题是“中国模式”及其争议的话,今年阅读的主题是“城市化”。当然不仅仅是阅读,还和 黄亚生教授一起编了一本《 真实的中国:中国模式与城市化变革的反思》,将最近这几年来自己关心的主题串了起来。此外,我还从2013年初开始在《上海经济评论》写一个“ 中国梦”的专栏,也是与城市化的议题相关,还在继续写作中。...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26日 08:59

义务教育的一个问题

义务教育的一个问题

义务教育的一个问题

李华芳

 

邓飞在微信上转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引起了不少讨论。邓飞的原文是“#三年级数学搞死人,家长大喊崩溃#这是最近我第二个抱怨三年级数学题令他崩溃的朋友。@刘新宇 说,儿子有题不会,问我:一个四位数ABCD*9=DCBAABCD=?这是我第一次遭遇这种传说中的中国式变态家庭作业,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次!BTW儿子小学三年级。@微言教育 @杨东平 @刘万永 我们的教育到底想要做什么?”

 

第一时间...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21日 08:59

“自干五”是“蠢”还是“穷”?

“自干五”是“蠢”还是“穷”?

——为什么“自干五”多骂《南方周末》而少骂《财经》

李华芳

 

背景介绍:“自干五”与“南方系”

“五毛党”是指体制内在领导指示下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批评‘批评党和政府所作所为’”的公职人员或者合同工(也就是坊间所言的“临时工”)。最近《美国政治科学评论》杂志有一篇论文《How Censorship in China Allows Government Criticism but Silences Collective Expression》,讨论中就涉及此类群体的作用。而...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05日 08:59

真实的中国

真实的中国

 

 

1缘起

2009年冬天,胡舒立带领团队从《财经》出走,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事件夹杂了劳资双方的纠纷和对新闻自由的讨论,最终陷入一团疑云。但随着时间推移,原来的《财经》犀利依旧,新的《财新》锐意进取,从《财经》一枝独秀变成了双花怒放,反倒是创造了更多的空间。也就是那年冬天,我以特约学术编辑的身份临时加入《财经》杂志,开始负责评论部分的组稿工作。原本以为会是一个很短期的工作,但没想...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03日 08:59

设限准入与双向流动

设限准入与双向流动

 

对未知的恐惧常常使得人们高估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对大城市人口限度的担忧,也属于其中的一类。因为人们无法预知城市的人口限度,因此总担心城市人口过剩的问题。但城市人口只有在“设限准入”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发生过剩的问题。如果采用另一种“双向流动”模式,就能有效调节城市人口。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9日 08:59

想象的田园|中国梦16

想象的田园|中国梦16

 

 

我之前了很多城市的好城市之的比遵循的是制度争的逻辑简单就是包容性的制度最因为行包容性制度的城市更鼓励自由选择。而自由选择激励创新,最终使得该城市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胜出个城市面的比容易理解反倒是有不少意心心念念村的好认为的城入城去的简单粗暴并不能服人。其理由也简单,因为农村有城市不可企及的好处。

  对田园生活...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7日 08:59

中华民族往何处复兴?

中华民族往何处复兴?

往何处复兴?

李华芳

三中全会谈改革,中华民族要复兴。但问题是:往何处复兴?或者说方向在哪里?当然,更大的问题是中国往何处去?本文显然无法全面回答“中国往何处去”这样的大问题。我将问题分解成政治上中国往何处去,以及经济上中国往何处去。当然政治和经济在中国当下很难分开,严格来说,算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当然本文只是在很宽泛的意义上讨论中国的走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文章是全无意义的。

 

 

余英...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0日 08:59

不能没有公知

不能没有公知

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李华芳 

1,什么是公共知识分子?

中国的很多公共讨论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大家各说各话,缺乏对关键概念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公共知识分子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而这次的公共知识分子讨论,恐怕也会落入这种俗套。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讨论者受到各自眼光的局限,所以盲人摸象各不同。另一个原因是公共知识分子历经历史沿革,包括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表现,因此很难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讨论的困难就急剧增加...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18日 08:59

致被Google抛弃的小伙伴们

致被Google抛弃的小伙伴们

致被Google抛弃的小伙伴们

李华芳

 

20131114日,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纽约南区法院法官陈卓光(Denny Chin作出判决,认定谷歌图书(Google Books)扫描图书并允许检索属于版权的合理使用,并不构成侵权。长达八年的作者联盟对Google的诉讼,终于首次有了一个答复。尽管作者联盟不出意外的话,肯定会上诉,谷歌图书还需要来自上诉法庭的支持,但这依旧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十年前,Google开始扫描图书这...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13日 08:59

“人民社会”是一种学术倒退

“人民社会”是一种学术倒退

人民社会是一种学倒退

 

光教授近年来做了不少工作公民社会祛魅个工作本来挺好但提出用人民社会概念来替代公民社会却是一种学上的倒退

 

每当及公民社会的问题有些学者患上文明源回到古代去找公民社会的蛛丝马或者考察该词语的字源学以示渊博公民社会在当下的展开似乎缺少讨论的兴趣上梳理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当然有一些作用但若...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05日 08:59

制度破冰还是地方竞争

制度破冰还是地方竞争

在解释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时,有一个原因经常被提及,那就是地方竞争。地方竞争的逻辑是中央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以增强执政合法性,带动地方行政长官追求GDP。于是各地相互竞争,GDP增长快的地方官员获得升迁,同时也促成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这种地方竞争或者官员晋升锦标赛效应至多局限在县及以下的级别中,在更高级别的市区级和省级中则并不明显。更关键的是,中国政治的逻辑决定中央政府必须以任命、轮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