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继以开放促改革

李华芳

 

相比于“中国模式”、“习李新政”、“克强经济学”而言,美国现在是政府关门,累及奥巴马无法出席APEC,自然就有不少简单对比两种体制孰优孰劣的言论出台,例如“美式民主不是唯一出路,中国模式或是另一种选择”。真的有这样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吗?

真的有中国模式吗?

这种不恰当的比较主要是基于错误的假设而展开的,首先是认定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只有体制这个变量,其次认定经济增长快就是“好”的。事实上,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体制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比如我们可以随意举出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技术。当然体制与技术之间,其实也有关系,例如何种体制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或者技术创新是否导致制度变迁等。也就是说,除了体制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尽管这些因素与体制之间有复杂的关系。

 

而经济增长快就是“好”也不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司马贺(Herbert Simon)就认为研究什么事实导致经济增长,这是一个经济科学可以研究的问题。但你要说这事是“好”的,那就是个价值选择,与科学无关。因此当有人提出“经济增长快是好事”并进一步推出“中国模式或是另一种选择”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指出这种称述无关科学。并且对经济增长快这一事实还有持不同价值判断的人,尤其是那些未能从经济增长中分享收益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指出经济增长快过程中导致的腐败问题。

 

让我们再从事实层面来看“美式民主不是唯一出路”,这显然是对的,因为毕竟实现美国式民主的国家,就真的只有美国一个。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没有哪两个民主国家是完全一样的“民主”。但“民主制度”不过是一个原则性的东西,其具体的操作形式上是很灵活多样的。有一点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即中国的制度演化会有一条独特的路径,与其传统相关。

 

这时候我们往往提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儒家宪政,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宪政。这两类都植根中国现在面临的传统,一方面是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是64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影响。这两类影响究竟如何,目前尚不可知。但讨论中常常被忽略的是社会主义实践对儒家传统的打断,尤其是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各类运动对儒家传统的致命打击,使得儒家文化在基层的几乎断根。要重新接上这传统,恐怕要花很大的力气。同时这两者也造成了某种认识上的分裂。例如在讨论“中国”定位的时候,儒家的历史就成了被标榜的东西,所谓中国历史悠久;但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成了挡箭牌,中国各方面的不完善或者不能完善都是因为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这两种分裂之间又似乎缺少可以调和的手段。

 

当然,如果只关注儒家和社会主义,就忽略了1978年以来的“中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和他的学生王宁的新作《变革中国》中就提到中国的发展无非也就是遵循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平常性的规则,例如逐渐明晰产权,开放市场与其他国家接触等。与此同时,经济上的发展的确也对社会主义和儒家传统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仅是历史上纵向的生活水平的比较,使得人们更愿意在中式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且是在“西学东渐”之后国人再一次“睁眼看世界”,并且汲取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这是不同于社会主义和儒家传统的新事物,并且也在参与塑造未来的制度。

 

中国显然是特殊的,但中国的发展所遵循的原则却是普世的。通过开放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后迫使国企进行改革,接着市场竞争导致优胜劣汰,中国经济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农村境况的改善,一部分得益于市场化和城市化,另一部分得益于基层民主化。实现基层直选的村庄,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选举舞弊问题,但整体而言,其公共服务要胜过那些未实现选举的村庄。也就是说,不管是经济发展中的产权界定与对外开放,还是政治改革中的基层直接选举,中国的发展并无特殊之处。无非就是将原先束缚创造力的制度开个口子,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慢慢试点,好的经验会有其他地方效仿,接着就变成更广泛的经验。

 

未来的改革何处去?这是中国面临的大问题。尽管围绕这个问题争议甚多,但进一步开放是不错的方向。一方面,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运行,可能会有更多的地方争取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这样的地方竞争有可能会带来新的改革动力;另一方面,自贸区与世界更紧密和自由的联系,也有助于中国的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能促使企业提高效率。

 

进一步开放,需要克服“传统论”的狭隘心态和“特殊论”的封闭心态。通过论述美国的不好并不能证明中国的好处,这是两码事。中国改革的现有经验不同于社会主义和儒家传统的设想,但有一些普世原则,例如开放原则,是值得坚持的。在对外开放展开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对内开放,例如消除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人力资本能更自由流动,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益于中国的制度转型。

 

李华芳,2013,继以开放促改革,腾讯·大家,http://dajia.qq.com/blog/330402015503464

寻找1111位读者,进行中

若您愿意为本博客支付100元/年,请发姓名 常用email至:1111readers@gmail.com 

 

转载必须包括此声明:【 遵循 署名-完整-非商业使用 原则 | 商业用途请联系 lihuafang@gmail.com  

可以选择是否包含以下声明:

觉得文章有用?认为作者靠谱?立即 卖博客是一门可行的生意吗? 支付宝支付1元,支持作者!

 
 
话题:



0

推荐

李华芳

李华芳

205篇文章 9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