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北上广深|中国梦10

李华芳

寻找1111位读者,进行中

 

2013年的高考刚刚结束,在成绩发布后,学生们就要开始填报志愿,以便进入大学。那么在你分数上线的情况下,应该报考那里的学校呢?微博上有网友称,应该报考江浙沪的大学。为什么呢?因为淘宝上的商家包邮江浙沪的居多,这样四年大学下来,就能省下不少邮费了。这当然是戏言。

 

不过如果都上了本科线的情况下,有差不多的学校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当然是一项重要的考虑。选择发达地区或者大城市的学校,不一定是戏言。理由何在呢?

 

简单的回答就是同等分数线的学校,大城市的学校质量更好。尽管这里说的质量更好不一定全然是因为学校,还因为城市。2010年的时候,清华大学做过一轮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在全国2305所高校中抽取了100所。第一轮调查了19所学校的6059名应届毕业生。

 

结果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去东部求职,毕业生起薪平均工资为2262元,高于西部2048元,中部1936元和北部1903元。人才往东南沿海城市聚集的现象,被称为“孔雀东南飞”。但这一选择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东南沿海城市就业的工资的确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那么不妨接着问为什么东南沿海城市能提供比较高的工资?这与产业分布有关。毕业生报告的起薪最高的是来自外资企业,平均工资为2741元。而东南沿海城市的外资企业积聚密度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这两厢里重合,就部分解释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当然会出现例外的情况,例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依旧吸引大量的毕业生。并且由于北京得天独厚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条件,也拥有大量的大学,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北京的不在少数。与北京类似,上海、广州和深圳也有同样的吸引力。“北上广深”吸引了超过25%的毕业生求职,且这四个地方的平均工资为2529元,比其他地区的平均工资要高出27%。这对未来的大学生而言,是个重要的信息。

 

以上是从大学生的去向上来谈北上广深的吸引力,而且还仅仅是聚焦在这几个地方能提供较高的工资。但城市的好处并不限于此。从学生来源处,也能看出端倪。尽管进入大学意味着学生的户籍可以转变为城镇户籍,但在进入大学之前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依旧造成了路径依赖,并会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的薪资。

 

李宏彬等人的调查还表明,进入大学前如果是城镇户口的学生毕业后平均起薪比大学前是农村户口的学生要高出8%,达到2250元。这其中有一部分解释是城里头的英语教育水平要远远高于农村,尽管农村孩子也有后天发愤图强,后起赶上的例子。但统计上来看,城镇孩子的英语水平远高于农村孩子,这一英语水平的差距是累积性的。以大学英语4级考试的成绩为指标,如果处于前20%的学生,毕业后会比处在后80%的学生平均工资高18%。这是一个巨大且不容忽视的差距,也是所谓“输在起跑线”上的一个例证。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巨大且不容忽视的差距除了让农村孩子入城学习外,并没有其他特别有效的方式去缩减这一差距。而目前的城市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并没有大规模容纳农村孩子入城受教育的可能,这不仅是在基础教育上是如此,高等教育上也是如此。

 

教育的差距或者说不平等还不仅仅如此。在微博上也能看到偏远地区的学校以各种夸张的口号激励学生拼命努力,以便考过“高富帅”、“官二代”。但情况恐怕不容乐观,贫困家庭和农村地区的孩子要进入好的大学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此外,官二代和富二代的优势却一直在累积。同样根据李宏彬等人的调查,家庭人均收入在前20%的学生,其毕业后的平均工资为2549元,高出家庭人均收入后80%的学生约25%。而父母中至少一方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官二代”的平均工资为2486元,高出其他学生约18%

 

在这些教育差距存在的情况下,去“北上广深”的学校以及毕业之后在这些地方找工作,恐怕依旧是抵消教育差距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有效办法。这不仅是因为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毕业生起薪高,更重要的是大城市提供的自由选择集扩大可能催生创新。典型的例子就是杭州的马云及其创立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这一创新改变了原来做生意的方式,也改变了不少商业游戏的规则。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学生认为北上广深的竞争太激烈了,所以不妨考虑去一所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学校。就单独个人的选择来说,或许没有太大的疑问,但如果大部分学生这么想,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为竞争激烈一方面固然淘汰一部分人,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竞争激烈也是挑选出最优秀的人。而这个过程本身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有很多职业需要各种技能,这些技能往往有一个证书进行认证。因此在学生中不乏“考证一族”。这考证族有什么外溢性呢?至少有两点。一来考证族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周边的同学,使得原本没有接触过此类认证的同学有了一个认知,开阔了其眼界;二来考证族由于不仅要考证还要兼顾学业,通常会比较认真学习,这也会带动周边的同学更为认真的学习,这种学习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所有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正外部性。而这在小地方的学校里就比较少见。

 

另一个在小地方的学校里比较少见的是对外语的热情,尤其是英语。在大城市的学校外部交流的机会远远多于小地方的学校,不仅造成了学校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强调,而且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学习英语。除了英语能力未来能在就业市场上帮学生一把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英语实际上锻炼了另外两种能力,一种是学习新知的能力,另一种是社交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恰恰是未来就业市场上极为重视的能力。学习新知的能力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多学习一门语言的确能增广见识,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问题,反而有较大可能激发新的创意。为什么说还锻炼了社交的能力呢?这是因为学校语言需要不断交流,而交流就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当你使用非母语与其他人打交道时,为了尽快达成交流的共识,就会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这是十分有利于社交能力培养的。

 

与此同时,“北上广深”的学生在校外能接触到的选择要远远多于其他地方,这是“城市”的好处了。我在《思想市场》一文中曾经说到过,大城市有一些职业是小地方完全用不着的,例如智库研究人员。如果你在小地方的学校就无法获取此类职位信息,也可能限制了你的就业选择。另外,城市里流动性大,你能接触的各种各样背景的人多,就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且因为城市便利的交通设施,使得个人行动的范围极大扩大,也增加了面对面交流的频度,更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因此如果考生在同等分数条件下可以选择学校,不妨考虑“北上广深”的学校,因为你不仅仅要选择学校,你其实还要选择城市。因为“北上广深”的学校还结合了城市的好处,给了你更多的选择。


李华芳,2013,选择“北上广深”,《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2013年6月18日,http://www.dfdaily.com/html/8762/2013/6/18/1015924.shtml 

寻找1111位读者,进行中

 

转载必须包括此声明:【 遵循 署名-完整-非商业使用 原则 | 商业用途请联系 lihuafang@gmail.com  

可以选择是否包含以下声明:

觉得文章有用?认为作者靠谱?立即 卖博客是一门可行的生意吗? 支付宝支付1元,支持作者!  

话题:



0

推荐

李华芳

李华芳

205篇文章 9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