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篇要回过头去谈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制度的吸引力问题,因为归根结底,一个地方能不能持续不断得吸引移民,根本上还是靠制度竞争。如同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得出的结论,实施“包容性制度”的地方会吸引不同的要素资源逐渐朝这个地方聚集,从而也更有利长期的经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地方实行的“榨取性制度”,那么经济增长就不可持续。

我自己在美国的感受是中国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有两个大致的观察可以佐证。一是媒体报道越来越密集的出现中国议题,从民生到政治,话题非常广。二是DC的智库界讨论中国议题的也越来越多,两年多前专门发布每周华府智库活动信息的Linktank服务上,一个月能有1-2个主题与中国相关的活动就不错了,而现在每周差不多都有2个甚至更多与中国相关的活动。有人认为这似乎意味着有一种吸引人的“中国模式”正在兴起。当然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错觉,因为提及中国越来越多,很有可能是批评而非赞扬越来越多。因为同期Linktank上议题逐渐增多的还包括朝鲜和伊朗,这两个国家在美国不管是决策界还是在媒体界基本都是反面教材。

那么中国到底是越来越吸引人,还是相反呢?2010年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叫贾葭,他发表过一篇叫做《做美国人的爹》的文章,其中讲到“美国梦”是指“个体只要通过不懈努力就必然会获得更好生活的一种理想”。但我发现这个其实与“中国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实质都是提高体面生活的标准,增加自由选择的范围。所以关键还是不能光看口头上的漂亮话,得看看人们实际上怎么做的选择。

贾葭提到了两种中国人变成美国人的途径。第一种比较直接,就是投资移民,尽管这中间陷进不少,但全然不能阻挡有钱的中国人投资的热情。贾葭笑言在“北京四环内拥有房产的北京市民都是潜在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按照北京的房价倒也并非戏言。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而最近北京的“霾”和上海的“猪”有可能催生新一波的移民动力。

第二种相对间接一点,就是“做美国人的爹妈”,通过赴美产子的方式,等小孩子成人确定美国籍,父母也就算了了心愿了。贾葭于是写道:“如今一个典型的中国梦是:上大学、考公务员、赚钱、移民;上大学、当白领、赚钱、移民。上大学、当工程师、赚钱、移民。北京人民就更方便了:卖房,移民。生是中国的人,死是美国的死人,不含糊。”

但实际上,贾葭的文章没有提到另外一种更直接的方式,那就是通过赴美求学,在美找到工作,慢慢扎下根来,逐渐变成美国人,实现中式“美”梦。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来了美国,但美国的高等教育以极高的质量对中国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竞争为什么极端重要呢?因为这代表的是对“精英”的竞争。

如果中国的精英及其下一代都向往美国,那么“中国梦”的理想样本似乎就是“美国梦”。对不断被强调的“中国梦”而言,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中国的精英们是不是向往美国呢?一个合理的假设是精英们会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并且通常是研究生或以上学历,那么查看“教育考试服务”(ETS)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的记录,就是一个有意思的方法。有意思的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由ETS这样一家NGO来承担的。可见这个背后透露出来的强烈的制度自信。

2013年初,ETS发布了关于改革后GRE考试的首份报告,报告显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值得说一说。首先是2011-2012年间,中印两国成为除美国本土外,参加GRE考试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有29255人,印度更多,达33504人。近3万人相比于超过160万报考中国国内研究生的人数可能不算什么,但如果每年都有这么多精英跑到美国来,就能说明些问题了。

其次报告显示这些中国精英的水平非常高。GRE考试分语言、数学和作文三个部分。语文和数学部分各自的总分都是170分。中国学生的数学部分平均分是162.9,在所有国家中居于第一位,美国本土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仅为149.5。中国学生语言部分的平均分是145.9,尽管这一成绩不算高,但考虑到美国本土学生这一部分的平均分为152.9的话,中国学生的表现并不是非常差。这个事实很重要,因为这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尽管多年发展,但没有留住这一部分“精英人才”。当然,其中的一部分依旧会选择回国就业,但这更多是在美国精英们之间的竞争程度比较激烈导致的结果,而不能推导出中国的制度更具有包容性。

作为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美国,其制度包容性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实际上GRE考试的作文题就是这种“美国梦”背后的价值观的体现。例如考察ETSGRE考试里关于作文的选题,可以大致分成六大类,分别是:怎样培育领袖,或者领袖应该具有哪些品格;个人如何学习以及成功需要具有的品性;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尤其是大学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怎样把握一个社会的特征;政府与法律的职能和作用;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学生在准备这些题目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会受到影响,不仅仅是思维方式的影响,而且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尽管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中国的精英们来美接受高等教育,不管是毕业后留在美国,或者打道回府到中国发展,或多或少都会有“美国梦”价值观的影响。

我之所以提到这个中国式“美国梦”的问题,乃是想指出精英们用脚投票,已经指明了什么是更好的制度,至少指明了什么是更好的高等教育制度。而高等教育恐怕是一个国家制度竞争力的最集中的一个体现,所以是至关重要的。我以后也会继续谈到高等教育机构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这里简单说一下,城市的发达程度与其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正相关的,通常一个好大学就可能托起一个城市。从国家层面来看,也没有理由不重视高等教育的这种重要性。

实际上,“中国梦”与“美国梦”有很多共同之处。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例如体面生活和自由选择,不管对什么国家的人来说都是适用的。而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凸显的是不同制度对人的吸引力,这是有借鉴意义的。

中式“美”梦的意思说的恰是中国的精英们已经开始借鉴“美国梦”背后的优秀之处,只是这是通过个人层面的努力去达成的。但是对于中国的制度改革来说,我的期待是能从整个制度层面去学习和借鉴美国制度中的优秀之处,不仅仅要学美国关于高等教育的好制度,更加要学习产生这种好制度的“宪政规则”,这才是滋养美国梦的“元规则”。

李华芳,2013,美国梦的“元规则”,《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201372日,http://www.dfdaily.com/html/8762/2013/7/2/1024523.shtml

寻找1111位读者,进行中

 

转载必须包括此声明:【 遵循 署名-完整-非商业使用 原则 | 商业用途请联系 lihuafang@gmail.com
可以选择是否包含以下声明:
 
觉得文章有用?认为作者靠谱?立即 卖博客是一门可行的生意吗? 支付宝支付1元,支持作者!
 
---------------------------------------------------------------------------------------
 
话题:



0

推荐

李华芳

李华芳

205篇文章 9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