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又到一年诺奖时
李华芳

此文写于2010年,后被删。从回收站翻出,属旧文新刊的应景之作。

一个奖之所以能成为公众念念不忘年年不忘的话题,大抵是因为一来奖项的确推荐了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不管是科研成果还是思想理念;二来是因为奖项能激励相互之间的竞争,从而挑选出高质量的公共产品。这不仅得益于奖项所代表的荣耀(通过一系列仪式化的程序来加强),也得益于奖项提供的高额奖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比较诺贝尔与奥斯卡这两个奖项。

  • 中国人最早什么时候获得的诺奖
对于中国来说,之前一直有一个话题是,什么时候中国人能拿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有心人可以查一下198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你说他不是中国人吧,那你就犯了政治错误,因为你定义了该领域不属于中国。那么你说他是中国人吧,那就破除了第一个获诺奖的中国人是谁的伪问题。实际上,还有很多华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中国官方在这个时候会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将人家八辈祖宗供出来找点沾亲带故的安慰,全然不追问为什么这些原本的中国人后来竟然成了海外华人。

这个原因其实是这样的。小时候我读过《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放着好好的官不当,为什么最后竟然上梁山了呢?答案是:被逼的。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是明显一例。所以不要问什么中国人什么时候获诺奖的伪问题了。当然还会有继续问这一类问题的人,他们要么是别有用心的5毛,要么就是没学会用Google

记得去年诺奖时
【波兰画家Pawel Kuczynski作品|Hold Up】
  • 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这一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注定和过往一样会备受争议。实际上,最近几年来,除了尤努斯及其格莱珉银行通过小额贷款减贫促进了和平获奖,争议不大之外,几乎每一个获奖者都是极具争议的。例如奥巴马获奖,就有美国笑星Joe Wang调侃说:“一个发动了2次战争的人获得了和平奖,更糟糕的是,他还接受了。你能想象比这个更操蛋的事情吗?实际上,我能想到一个,那就是把奖金给军队。”

今年的和平奖有中国人获得提名,不过你知道他是很敏感的,全身上下都敏感,连写出他的名字都敏感。所以暂且按下不表。有意思的是,中国副外长傅莹今年夏天的时候就在挪威向诺奖研究院院长龙德斯塔德透露消息,说如果中国异见人士获奖,将会影响中国和挪威的关系。副外长不管是接到授意还是自主行为,都极其不明智。果然,龙德斯塔德老兄就一点不买账,去BBC、WSJ等满世界嚷嚷说诺奖委员会是独立机构,不会屈从压力云云。这其实也很扯,这样一来如果不颁奖给中国人,不就会被认为诺奖委员会屈从于中国的压力了。

当然,这个敏感的中国人值得获一次奖,理由徐友渔先生在写给欧洲的一封信里说得很清楚了。如果大家希望中国人获得诺奖,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靠谱建议,就是先把英文学好咯。然后写信游说诺奖委员会。例如我就把徐老师的信一不小心的转给了龙德斯塔德老兄了。

他拿奖了,后来的事情,大家多少也知道了。
  • 2010年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
其实值得一提的倒是今年的IG NOBEL PRIZE FOR BIOLOGY中国科学家获得本年度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广东昆虫研究所生物学家通过红外摄像机拍摄蝙蝠夜晚活动时发现短鼻果蝠会利用口交来延长交配时间。这个搞笑诺贝尔奖,其实是一本正经的学问,只是觉得将诺大的智慧用于这么小的事情上有些不够“合算”,当然其本身主要是为了好玩。不过,科学和教育都起源于好玩。这次中国人能获奖,却无人愿意出席这个好玩的大会,未免有些遗憾。

  •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除了博彩公司会以谁会获奖作为产品进行销售外,另外也有一些自发的竞猜活动。国外最为著名的应该是哈佛大学竞猜经济学奖了。这一竞猜活动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奖金是靠参与竞猜者投入来筹集的,非常像一个公共品博弈实验,不过参加对象基本上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的冷幽默,这些家伙不能参加)。

国内最早实行这一竞猜制度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不知道这个传统是不是还在继续。还在继续的话,我觉得是个不错的事情。一来大家可以好好玩一下,二来也可以赢取一些奖金。不过这个制度设计上可以稍微改一下。例如要求竞猜者事先在竞猜获奖者的时候,一并提供该经济学家的生平介绍和主要思想介绍。不过这个好像已经在实行了。另外就是可以组队参赛,最后获奖的话要做一个presentation。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好玩,还促进了学习,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学术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样的好事,各个大学都可以搞,而且资金应该不需要很多。可能的话,还可以搞高校之间的PK。对改进学术氛围有好处。

这样做的溢出效应是,免得经济学奖颁布后一大帮媒体胡说八道。竞猜队伍直接准备新闻稿给媒体就好了。这样会更有效率,同时也避免以讹传讹。

那么你会猜谁获得今年的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呢?
话题:



0

推荐

李华芳

李华芳

205篇文章 9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