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乐见善款归不了公

@李华芳

乐见善款归不了公

20104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民间善心涌动,善款云集,那时候汶川留下的感动依旧,郭美美还没有登上舞台,所以短短三月不到,已经聚集起款物捐赠超过百亿元。13家全国公募基金会,加上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占了近一半。剩下的来自其他的渠道,主要力量是小型公益基金会和慈善公益组织。

然而其后风云突变,77日,民政部、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下发《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要求大小基金会募集的捐赠资金拨付青海省民政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任一账户,由青海省统筹安排使用。并且在52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机构,捐赠资金须直接拨付到青海省,连同青海省接收的捐赠资金,统一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由青海省统筹安排用于恢复重建。我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慈善国有化”。

慈善国有化有太多值得担忧的地方,于是我在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民间善款收归国有之虞》的文章,表达了这些担忧。这篇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大致说了几点意思:首先,政府用财政税款,民间用慈善捐款,收归国有就混淆了税款和捐款,政府捞过界了。其次,慈善国有化的垄断倾向,不仅会造成低效腐败问题,也会挤出正在发展的公益慈善组织,造成新的慈善领域的不公平。所以要破除慈善领域的这种“统筹性”的计划思维。

最近在《财经》年会上传出消息,称青海玉树地震善款的“国有化”因为13家大型基金会的反对而不了了之,最终未能实施。这是慈善领域的好消息,我乐见其“不了了之”。但这件事情背后却还有继续可以深入讨论的地方,而远非慈善国有化不了了之这么简单。

让我先不厌其烦列出这13家大型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名字,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这实际上已经说明部分问题。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中字头”的基金会,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除个别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外,迈向公益慈善的市场的步子都极其缓慢,宋庆龄基金会和青基会的丑闻也表明其本身并无太大的改革动力。而之所以起来抗争,无非是自己口袋里的钱要到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在各自级别相当的情况下,才奋而反击。所以尽管没有被全面国有化,也几乎都落到了官家慈善机构手里。

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文奎透露,实际上所涉15家机构中,有少数小型基金会,确实上缴了善款,随之丧失了对善款的控制权。如果说中字头基金会中的小玩家逃不过被国有化的命运,那么值得追问的就是那些非中字头的中小基金会和公益组织募集的款物去向如何?这“国有化”一事过去一年多,可有后续公开善款之去向用途?

都说社会公益领域,政府之职在立法定游戏规则、在服务以提供便利、在监督以增强问责。而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不仅定规则还下场玩游戏,而且还不准其他人玩,这样的服务还坚称是为了“统筹规划、提高效率”,但却全然不见如何问责的说法。简而言之,是要将好不容易略微推出的改革硬生生往回来,将本来开了窗的外头楞是要罩个黑箱。这种显而易见的倒退因为大灾面前的群情激荡反而被遮盖了起来。

公益慈善领域的变革是中国社会下一步转型中的重要一环,事情当然很复杂,我也看不懂什么“顶层设计”之类的空洞话。但有两件事,我认为是重要的。首先,不仅政府应该从大部分公益慈善领域退出,连官办慈善机构也应该迅速转型成民办非企业单位,归口民政管理。我们不能否认政府在重大灾难面前的作用,但常规性的公益慈善领域里头,政府缩手为上。

其次,民间各种自发涌现的慈善公益组织和活动亟待专业化,满腔热血办坏事的事情不少见。让所有专业人士免费而不让他们在这个领域内有职业发展,这种理念也是不对劲的。专业化至少意味着不仅在理念上要意识到公益组织需要专业运行和管理,更需要在人才专业化上下功夫。事实上,专业化的民间慈善发展越是壮大,善款善物归公的事情就越不可能发生。

刊于《南方都市报》2011年12月16日

===================================================================

觉得文章有用?认为作者靠谱?立即卖博客是一门可行的生意吗?支持作者!

话题:



0

推荐

李华芳

李华芳

205篇文章 9年前更新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